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在线留言 | 查询
 
  详细内容
赵 基

赵基作品4

                            赵基:与钟馗画的难解之缘

擅书画、工篆刻、好诗词,尤其钟情于钟馗文化的研究创作,赵基的人生履历更像是古代穿越而来之人。知命之年,他仍勤奋好学,不闻世间闲事,潜心于文艺,每日早起读书临池,在诗书画印上皆取得显著成就。其钟馗画作品曾多次在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地展出作品,使钟馗文化传之久远。

赵基作品1

赵基作品

钟情于创作钟馗画

生于灵璧,长于灵璧,赵基因此与钟馗画有了一生不解之缘。

源自楚人巫术活动的钟馗形象,是民俗传说的捉鬼驱魔大神。至今钟馗画仍被民间用于驱邪祈福,并被尊为“灵判”,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赵基的故乡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正是钟馗画(民俗画)艺术中心。

经过历代相传,灵璧钟馗画极具鲜明的地域风格,并成为灵璧三绝之一。至今灵璧仍流传钟馗脸谱画诀:“扫帚眉,圆眼翻。狮子鼻,下端宽。血盆口,獠牙尖。络腮胡,耳毛翻。扬正气,眉宇间”。

少年时期,赵基跟随著名画家孙淮滨学习书法。孙淮滨先生十分擅长钟馗画,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钟馗画)代表性传承人。尽管年少时学习的是诗词书法,但在孙老师以及家乡环境的感染下,赵基深深地喜欢上钟馗形象。在大众审美里,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的钟馗实在是个“丑”角色。赵基却不以为然,他认为钟馗“丑”中蕴含着大美,美在浩然正气、待人正直、刚正不阿的品性。

上世纪八十年代,二十岁出头的赵基发现尽管灵璧是钟馗画之乡,但越来越少灵璧人愿意画钟馗。作为灵璧人,赵基深感责任重大,他希望自己能承担起继承发扬钟馗文化的义务与使命。由此,他从山水画创作开始转向钟馗画研究创作。

一幅好的作品是画家学识、功力、品格的集中体现。为了更好地塑造钟馗形象,感悟传统文化。八十年代末,赵基曾六次登上泰山之顶。泰山之神奇、壮美与博大,使他感受到智慧与力量。他也曾游龙门、访半坡、踱三峡、览吴越、登黄山、观东海,徜徉其间,苦苦追求自己的风格。在西安、山西、河北等地参观著名寺观壁画,壁画深刻生动的造型、宏伟壮丽的构图、虚实变化的线条、丰富明快的色彩,赵基强记手摹,如饥似渴,早已烂熟于心,为他创作钟馗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仅行万里路,还需读万卷书。赵基买来大量书籍画册,潜心研读,从石刻线条,木刻版画,寺观壁画以及泥塑陶瓷,剪纸等艺术样式中汲取养料,并研读大量有关钟馗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唐诗宋词。在学习传统人物画上,从吴道子,李公麟到任伯年等先贤作品汲取精华,用功甚苦。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访学的两年里,赵基用了大量时间临摹《八十七神仙卷》等古代线描,为绘画造型,用墨用线更上一层楼。这段时间的实践,他感悟到要继承创新,形成自己到风格语言。有苦学深思,才能达到取古化我之境地。

世上第一幅钟馗画是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所创作。在人物画上,吴道子笔势圆转,衣服飘带如迎风飘扬,被称为“吴带当风”。赵基主要继承了吴道子的画法,“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同时,赵基在国画技巧上兼取古代壁画技法,融合民间传统绘画。一千幅画就有一千个不同形神的钟馗。在形象创作上,赵基强调夸张与创新,所作钟馗豹眼圆睁,狮鼻虎口,獠牙齿唇,虬髯怒张。在面部刻画上,强调眉的情绪,眼的灵光,二目炯炯,回旋有神。虬髯的处理在传统撕毛法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笔下生发,或重或轻,既刚且柔。最终所画钟馗或工或写,或手持利剑,或手持如意,更好地表现出镇魔驱邪的内在力量。

赵基在钟馗画方面的成就越来越大,名声远扬。2005年至今,赵基多次受央视邀请,或讲述钟馗画之精神,或谈个人创作历程。艺术大师刘开渠先生曾盛赞赵基所画钟馗:“既有传统人物画之风韵,又不失民间艺术之纯朴,神威逼人,可谓‘活钟馗’也。”

赵基与中国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大师赖少其先生缘分匪浅。1980年,赵基对书画渴求如痴,十分刻苦却不得要领。先生为赵基点评作品,悉心赐教,让他常有茅塞顿开之感。1983年赵基考取滁州师范专科学校美术系,赖少其卧病在床,仍为他题词“易学难精,铁砚磨穿自然成”,并鼓励他要潜心于书画篆刻艺术,多读书,于唐诗宋词上下功夫。赵基创作《如意年年》后,赖少其点评道:“赵基笔下之钟馗既葆灵璧特色,又具时代风貌,丹砂所绘,色鲜质朴,造型神态高古,飒飒凛然之正气,跃然纸上,诚可宝之”。

赖老先生逝世后,赵基铭记先生教导,修身立德,依仁游艺,不求闻达,并赋诗:庐阳牵梦叹华年,清涕相磨铁砚穿。化雨春风凝淡墨,心香一柱祭南天”以纪念先生。

2012年,旅美学者周续赓回美国前邀请赵基创作一幅钟馗画,他代为转交美国国会图书馆。赵基只剩十日时间构思创作。美国人对钟馗的历史文化并不了解,赵基希望既在画中保持钟馗画的精髓,又能在形神创作上更贴近美国人的审美观。彼时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访学的赵基某日闲逛北京胡同,看到一道虚掩的四合院门,这位正烦恼的画家一下子就来了灵感。他用黑色的墨画了抽象的门,钟馗衣袍用中国红色,喜庆热烈,同时在门上写上自己的诗表达想法,命名《洪福盈门》。抽象与具象结合,色彩鲜明又个性,符合西方审美,又体现钟馗之正气。画一送到,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馆馆长邵东升博士观看后赞不绝口,十分景仰赵基画学成就,认为钟馗画相当风神威赫,可资永存。随后该馆收藏了这幅画。《美华商报》第一时间报道了此事。2013年,赵基应邀赴美国文化交流暨书画展。

赵基作品2

赵基作品

诗书画印,自乐乐人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此为苏东坡对唐代王维作品的评价。赵基认为王维是诗情画意之境界的集大成者,而他毕生也在追求此境界。

赵基自幼喜爱诗词。中学毕业后,耕种田地,一部《唐诗三百首》伴随左右,唐诗、宋词、元曲、诗韵、词谱无不研读。传统诗词的厚重感深深感染了青少年时期的他。

“情寄凤山又一秋,不登桂殿志难酬。笑看同道凌云去,月下寒生独自愁”,此为赵基平生第一首诗。他认为,诗乃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不可无为而作。诗贵含蓄,写性情以真切为要。清新、清雅、淡然的高格是他数年来一直追求的。

1999年,赵基画了许多观音菩萨像。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夜,赵基梦见观世音菩萨赐予他松禅之号,醒来感慨不已,专赴普陀山晋谒并赋诗《梦禅》:莲香惊梦普陀山,赐号松禅赋夙缘。居士笔耕明月伴,一书一画慰心田。此后,他自号“松禅居士”,常感悟生活吟诗作词。

2004年,赵基母亲患病后一直不能痊愈,临终叮嘱赵基快回去作画,不要耽误功夫。母亲的话使这位七尺男人恸哭,伤心欲绝,后作成《母兮鞠我 昊天罔极》七绝六首,以纪念慈母。此后,赵基更加积极作诗作画,不曾松懈一刻。

赵基在诗歌上的成就毫无逊色于钟馗画。中华诗词编著中心总编辑周笃文先生对赵基作品褒奖有加,曾在信中对赵基道:足下有诗才,于长短句似尤胜于诗,读之欣快。”2007年,《中华诗词》陆续刊发他的诗词作品,次年12月赵基荣获中华诗词金爵奖。2013年,赵基所作诗集《松禅吟草》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

不仅在诗词上有造诣,赵基的篆刻书法也相当了得。赵基常言“画家首先是书家,字练好了,线条的功夫就有了,以书入画,以画入书,相互作用,相互融合”。追根溯源,他竟是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赵孟頫的第二十二世孙。始祖赵孟頫曾日写万字,勤奋之精神让赵基深受鼓舞,他每日凌晨5点起床,或读书,或临池,不仅向古人学习,也向今人学习,取他人之长变为己用。他也常梦游湖州,与始祖吟诗作对,聆听教诲。

一个画家要有足够的文学修养,其落笔才不至于俗气,画中方可有书卷气。赵基认为诗词讲究韵律,绘画讲究韵味,都讲究文雅深邃的意境。两种表现形式的创作风格不同,但表现出来的艺术感染力却是相同的。

2013年,赵基用诗词书画融合的形式精心创作了十二册《诗画钟馗》,将灵璧三绝(钟馗画与灵璧石、虞姬墓)中的钟馗画与虞姬故事结合起来,以诗画钟馗,并用题记形式融入虞姬故事。赵基以为一个画家终其一生的实践,就是为了拥有自己的绘画表现语言,艺术风格。《诗画钟馗》是一次尝试。赵基希望随着艺术文学造诣不断加深,能创作出属于自己风格,将灵璧三绝结合,融诗书画印于一体的作品集。

尽管艺术成就越来越大,但赵基为人清俭自律,至今住的房子还是二十年前的老房子。他受母亲的慈悲心肠影响,常怀感恩之心。1992年以来赵基先后捐助百余名贫困学生,为家乡修桥铺路,慰问孤寡老人,积极奉献社会,也因此成为宿州市首届“十佳志愿者”。

当今社会,文艺创作上存在着有数量无质量,有“高原”无“高峰”的现象。赵基认为有些人打着艺术的名号一切向“钱”看,为展现自我,别出心裁,所谓的创新只是为吸人眼球,实际却败坏了艺术。他相信有良知的艺术家文人学者,应当耐得住寂寞、潜心于艺、潜心于学,不为物欲金钱所诱惑。

“写字作画是陶冶性情,自乐乐人的事,不要把它看得过重,一切随缘,岁月静好。平静地作画,平静地做人,不追风,不图热闹,远离喧闹场。”

赵基简介:

赵基,字磐之,号如石,又号松禅居士,别署松雪斋后人,系赵孟頫22世孙。师从孙淮滨、王少石、周笃文,得李百忍、赖少其指教。擅书画、工篆刻、好诗词,尤痴情于钟馗文化之研究与创作。其作品先后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地展出。美国《世界日报》、《星岛日报》曾分别以《挥笔画钟馗最传神》和《挥毫熔古铸馗魂》为题撰文介绍其钟馗画艺术。2005年,应邀为央视《探索发现钟馗传奇》特别节目创作钟馗画作品;2007年应邀出任央视《探索发现门神演义》顾问兼美术指导,同年4月《赵基作品选集》由安徽黄山书社出版发行。2012年4月接受央视《走遍中国千年画一人》专访,同年5月所作钟馗图《洪福盈门》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6月赵基诗词选《松禅吟草》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2013年9月,应邀赴美国华盛顿举办书画展览暨文化交流,其诗集《松禅吟草》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

2015-10-2 9:25:53     浏览人次: 4079
 
 
 
 

总编:何新宇  编委:任红雨 尹正旺 种雪剑 地址:安徽省宿州市政府西侧云集文化商业街5号楼
电话:18055776161;邮箱:zgrmshw@163.com;邮编:234000 ;    皖ICP备:14017835号-1 ;皖公网安备:34132320155005号
Copyright @ 2014-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民书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