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崇舜作品:
绝鬼在胸
福来如意(套色剪纸)
厚德多福
如意得福
艺术简介:
胡崇舜,字悟庸,号胡杨三千,1941年生于安徽灵璧垓下老营湖。现为安徽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促进会理事,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灵璧钟馗剪纸)代表性传承人,灵璧县钟馗画研究会资深会员,灵璧钟馗剪纸第一人。
自幼喜爱书画剪纸,在20年的军旅文化生涯中坚持挥剪不止,有幸得到剪纸大师李子男先生的教诲,剪技大增,先后被被中央和省市媒体多次宣传报导。曾在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专题采访报道。其作品先后在2008《圆梦北京》全国书画联展等全国艺术大展赛中荣获金奖,并入编《中国老年书画集》《中国书画名家获奖作品集》《安徽省传统工艺美术产品获奖集粹》《安徽省江淮诗书画作品集》《宿州老年书画大展赛获奖作品集》《古垓流韵》等十余部书画典集。
巨幅“胡氏钟馗剪纸”(190cm×60cm),构图严谨巧妙,馗态生动各异,生肖栩栩如生,是一种集绘画、剪纸、装饰为一体的民艺佳品,堪称灵璧一绝。
写给胡崇舜先生:
剪得钟馗神威在
----胡崇舜剪纸钟馗作品欣赏
李 明
灵璧钟馗画,历史悠久,独具特色,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是灵璧独有的三绝之一。灵璧钟馗画的粗犷和浩然正气是人民驱邪纳福的祈盼,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古往今来,诸多的书画家和文人骚客用自己的笔,写着,画着,讴歌着钟馗的神威。剪纸,是我国典型的民间传统艺术,是广大劳动人民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门独特的民间艺术。钟馗画与剪纸,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门各具特色的民间传统艺术,但在素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之称的安徽灵璧就有这样一位老人,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思维,用自己粗大的双手挥舞着一把剪刀把钟馗画和剪纸艺术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这个结合犹如南国佳人嫁与东都才子,真是妙不可言!
这位老人就是著名剪纸艺术家胡崇舜先生。
胡崇舜,字悟庸,号胡杨三千,1941年生于钟馗之故乡---安徽灵璧的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困,祖母和母亲为补贴家用做些针线活,后来从卖荒人那里换得一些鞋样和底花花样反复摹剪,竟学得一手剪纸的好活。先生自幼常伴祖母和母亲前后,受家庭熏陶,耳濡目染于家庭的氛围之中,天长日久,学会了编织、剪纸、针线活等女孩子才做的活儿。
随着年龄增长,先生对剪纸艺术更加热爱。59年他因家境贫寒在完小毕业后,参军到部队当了一名文化兵,部队的文化氛围让他如鱼得水,办板报、出墙报、搞剪纸,深受战友们的欢迎。七十年代初,他被调到南京工程兵学院(现中国解放军南京理工大学)做教员和宣传工作。在那里,他得到了湖南籍的著名剪纸艺术家李子南先生的指导,使他的剪纸艺术得到了升华。同时也对中国剪纸艺术的内涵和渊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40年来,先生一直不断追求和探索剪纸艺术,在传承前辈剪纸技艺的基础上,苦苦揣摩和反复的试剪,不断创新。为了加工不同形状的刻刀和制作实用的刻盘,他加工了一次又一次,剪刀换了一把又一把,刻盘坏了一块又一块,不论是炎热的酷暑还是数九寒冬,他就是这样坚持着、探索着、创新着。
俗话说:付出总有回报。1996年,他终于剪出了巨幅钟馗画(90×50),不但剪出了钟馗的形态,还剪出了钟馗的神威。他的剪纸钟馗不仅不具有水墨钟馗画的潇洒劲健的线条和粗犷雄强的浩然正气,还用剪纸独有的刀位直感表现了钟馗的潇洒神态和钟馗嫁妹时的温情。他剪出了十二屏“生肖钟馗剪纸”系列,他剪出了钟馗“携妹探母”的忠孝,他还剪出了“钟馗醉酒”的憨态。他剪出了独具特色的灵璧钟馗更加独特的品类,堪称“灵璧一绝”。他的剪纸钟馗,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深受人民青睐。
近年来,他的剪纸钟馗在全国各地的书画大展赛上,获奖频频,在庆祝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国书画联展上获得一等奖,宿州市第二届艺术节获作品奖和现场表演奖等奖项,他为第四届宿州灵璧石国际文化节创作的吉祥物“灵灵”“奇奇”,受到组委会的特别嘉奖。作品先后发表于《拂晓报》《皖北晨刊》《安徽工人报》等报刊。先生现任安徽省江淮诗书画院书画师,灵璧县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宿州市摄影家协会理事,灵璧县钟馗画研究院副院长等职。
胡崇舜先生正值古稀之年,创作热情高涨,他告诉我说,他正在创作《剪纸百馗图》,现在已完成70余幅了,力争三个月内完成。我想:这老人的《剪纸百馗图》一旦面世,将会是惊世骇俗的。(作者单位娄庄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