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在线留言 | 查询
 
  详细内容
一位书法爱好者致中国书协陈洪武书记的公开信

  【按:2015年3月11日,中国书法公益大讲堂流动到了天津,主讲人是刘文华、李松二先生。现场近四百名书法爱好者聆听了讲座,其中一位听众深受感染和启发,回家后立刻写下这封信,并发至本公众号,希望将他的所思所感与全天下热爱和关心书法的人共享。】

洪武书记:

  您好!我怀着无比崇敬和激动的心情给您写信。崇敬是因为您是书坛领袖,著名书家;激动是因为心有块垒,不吐不畅。3月11日,中国书法公益流动大讲堂在天津美术学院开讲。作为一名书法资深爱好者,我有幸聆听了中国书协所派刘文华、李松二位老师的讲座。二位老师开宗明义,讲明了此次大讲堂是中国书协落实文艺座谈会精神,落实洪武书记指示,弘扬正气,匡扶书坛而组织的。中国书协的这一创举意义重大,作用不可小视。但听完二位老师的讲座,特别是刘文华大师的讲座,我“受益匪浅”,感受有三:一是对如今的书法更加糊涂了;二是为看到中国书协这些大师们的“自信”与好为人师脸红了;三是为中国书法可能真的有希望但现在还没有见到光亮着急了。考虑到您比较忙,所以我尽量写短点,主要谈三个问题,一是谈谈对中国书协和当代书坛的认识,二是对当代书法作品为什么会缺乏内涵的原因做一下分析,三是对中国书协提一些建议。

  首先,透过这次大讲堂活动,谈谈对中书协和中国书坛现状的认识。

  中国书协是什么组织?是汇聚中国书法精英的组织,是能够诠释书法真谛的组织,是能够带领全国书法工作者谦虚谨慎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的组织,是汇聚德高望重,能够传递社会和谐正能量高素质人才的组织。但是听完刘文华先生的讲座,我对中国书协的性质和人员构成产生了疑问。我不知道刘先生在中国书协是否属于中坚力量,是否能够代表中国书协整体人员的德和才。刘文华先生的讲座是可以充分展示其个人德才的。先说其德,先生以中国书协评审委员自居,对地方书作品头论足合情合理,然而口带国骂,母亲不离其嘴,实在有失斯文人的水准;更甚者瞧不起地方书坛,因地方书坛入选兰亭奖和国展作品数量偏少,居然在几百人的礼堂之内说出替地方书协脸红的话语,且慷慨激昂冷嘲热讽。请问入选作品少是地方书协造成的吗?(也许有原因,但主因还在中国书协吧?)再说其才,先生认为当今书法重形式重技巧,轻文化轻内涵,确实一语中的。可从这位大师现场点评书法爱好者作品来看,却讲的全是形式全是技巧,一句文化一句内涵一句精神的话都讲不出来。作为听众我真是糊涂了:文化怎么体现、内涵怎么出来,大师您了给讲讲啊!观点与论据风马牛,虽然慷慨激昂却浆糊一坨不知所云。嘴上喊着要重视文化重视内涵,实际提倡的却全是自己反对的,这样才识的人能让他当大赛的评委吗?可怕!先生更言书法不是技术产品而是文化产品。把书法当成产品,传统书法的内涵又怎能体现?再说技术产品就不可以是文化产品了吗?文化产品就没有技术了吗?请洪武书记一定要告诫书协的大师们不要胡言乱语,说话谨慎些好。刘、李二位老师在此次大讲堂开讲目的就是要改变过往书坛歪风。歪风是什么?二位先生能总结个一二三吗?难道就是一句重形式轻内涵吗?我才疏学浅,简要罗列了几种歪风邪气的表现,在这里与洪武书记商榷:一是不择手段,贪名逐利,自吹自擂,自称名家大师,自提作品润格,借助官员老板自我炒作,以弘扬书艺为名行敛财之实。二是能够左右书坛的大师们好为人师,目中无人,看不到自己的缺点,眼中尽是别人的毛病,胸无点墨,不思进取。三是不以文人素养、道德文章和书法作品论高下,只以身居位置、手中权力论等级。四是作品评选体系腐败,体制局限,致使所谓几个大师、几个评委就能左右书坛,呼风唤雨,这届书展跟风此大师,那届书展效仿彼大师,书风狭窄,百花凋零;更甚者某些评委心胸逼仄、相互诋毁,展览评比暗箱操作、互相打压。总而言之,充斥书坛的尽是野气、匪气、铜臭气、三俗气,就是没有一点儿文人气书卷气。书坛歪风邪气积习日久,层出不穷,不一而足,实与中央反对之四风如出一辙,望洪武书记深度之。

  我想重点谈谈当今书坛展览评选的体制问题。如今的中国书法全国展、兰亭奖等等名目繁杂,种类齐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数量过多过滥,据说去年就有30个展览。在流程上不过作者投稿,专家初评、复评、终评,最后集中展览一个模式而已。有的作者几十年如一日揣摩评委好恶,今日对某家趋之若鹜,明天对某家争相效仿。如此选拔途径埋没了多少人才,毁掉了多少个性。几位专家大师指指点点就代表全国水平吗?就代表时代书风吗?他们不是在挑选作品反映时代书风,而是根据自身好恶创造时尚书风,多么可怕!几个人毁掉了书坛,扼杀了个性,这与我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一致吗?刘文华、李松说十几年来参展作品贴贴补补、红红绿绿,实在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这种重形式技巧轻文化内涵的书坛局面必须要改变,今后凡是贴贴补补的、红红绿绿的,拿不涨墨的纸写的一律淘汰。多么可怕的言论。十几年来的贴贴补补、红红绿绿是谁造成的?还不是你们这些评审大员吗?为什么中央领导一说要刹书坛歪风,你们就变得这么快,甚至自己扇自己的嘴巴子?你们口口声声不重形式,但为什么总在拿形式说事?难道杜绝红红绿绿、贴贴补补、拿熟宣腊笺麻纸写的作品,不是从反对一种形式到另一种形式了吗?难道不是在形式主义面前打转转吗?一幅出众的书法就因为红红绿绿、贴贴补补被你拿下,你是在选拔书法呢,还是在择选形式?以前是挑选形式新颖的,现在是舍弃形式扎眼的。依你们的标准,古诗四帖用五色纸写的太重形式了吗?依你们的要求,不涨墨的纸写出的作品都被淘汰,那古人法帖用纸九成不涨墨,难道都不是好作品?小楷作品怎么办?如此的评委、如此的言论、如此的标准,书坛的光明何在?我为书法前程担忧,我为书法作者不平。言语激动,洪武书记莫怪!这种展评体制必须变!必变原因有三:一是少数评委的好恶不能代表全国书法的实力,更何况有些评委的成就离书法家的距离还很远,技术层面都不过关,哪里来的文化内涵?评委的水平和资格值得怀疑。二是中国书协统一组织,展览评选不分省界的模式弊端很大,有的省市书风与评委不一致,反映该地区书风的作品大范围被淘汰,导致全国展览一锅烩,难以反映各省市书协的整体水平和地域特点,这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一致。三是书法作品评选可以有精品能品逸品神品,但区分名次不科学。自古文无第一,书法比赛不能像拳击谁把谁打倒谁赢。所谓一二三等奖无非是几个评委的好恶,实在没有绝对的量化理由和标准。

  下面,我想谈谈我对当代书法作品为什么会缺乏内涵的浅薄认识。

  现代书法如何定位的问题,是一个必须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前几天郁钧剑在两会上关于书法不是艺术的言论激起了不小浪花,但为什么没有人关注他救救书法救救汉字的呼声?书法是绝对的艺术,不容置疑。但郁钧剑为什么要喊救救书法救救汉字,现在的书法怎么了?相信洪武书记一定读过《广艺舟双楫》。康有为在此书开篇第一句便说,“学者之于文艺末事者也,书又艺之至微下者也,学者焉能以有用之岁月耗之于无用之末艺者乎?”康有为这话似乎在贬低书法,其实却是把书法定位得很高:书法虽然小道但它是文人学者的事,与你不读书的人何干?这就是传统意义上书法定位。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了古人的作品为什么好?为什么耐看?为什么读之如饮生普回甘无穷?也就明白了传统文人为什么羞于卖字?也就明白了现在有的书法家虽然在喊要强调书法作品的内涵,却讲不出内涵是什么!因为他们根本不是文人,因为他们看到有“钱途”就把书法创作当成了印钞行动!启功为什么说自己不是书法家只是个教书匠?孙其峰为什么说自己写字只是业余?原因就是他们尊重书法,但骨子里不把书法当成职业。

  现在的书法为什么只有形式可看,而回味的东西少了呢?就是因为现在的“书法家”把书法当成了职业,只盯着作品怎么写,而不去修炼书法的字外之功。传统意义上的书法很难成为职业,现代书法已然成为职业。传统书法是文人的自娱游戏,是文人锤炼内功的途径,是作者把习字作为提高自身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手段。现代书法成为了职业,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法了。首先它的书写主体变了,以前写字的多是文人,现在写字的几乎没有文人;其次现在的书法工作者创作书法的过程和瓷器、玻璃器这些工艺品的创作过程本质一样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刘文华老师说书法是文化产品没有错,因为书法确实成了工艺美术范畴的产品了。以前写字的大部分是文人,现在写字的大部分和制陶者一样是工艺美术师,是匠人。现在书法作品为什么内涵越来越少,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此——现代书法虽然仍在文化范畴,但离文人越来越远了。至此,想必洪武书记也就知道了书法何去何从了?是向提高书法品位,提高作品内涵方向发展呢,还是向书法工艺美术作品发展呢?我想都可以,都有存在的可能和必要。不过一个是小众,一个是大众。小众品位高,要引导作者当文人;大众通俗,可以满足不少人的就业和吃饭问题。

  最后,对中国书协提几点建议。

  建议也是因上面的牢骚话而引出的。一是改变现有展览评选模式,不要让几个评委决定作品,最好以各省市为单位先行评选,中国书协最终负责组织展览和研讨交流。这样既可以展示全国不同地区的不同书风,更可以促进各地区的横向交流,还可以避免地区间作品参展数量的悬殊。二是允许传统书法与现代工艺书法同时并进,共同发展。在弘扬传统书法上,要以举办自作诗词书法展、大学生书法展、大学教授书法展等形式,让真正的文人作品,真正有品位的作品不被湮没。要鼓励现代书法形式探索创新,探索书法大众普及和书法产业就业问题,实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最终为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情绪激动,难以遏制,但我也是为当代书法担忧,替中国书协发愁,言辞不当之处,望洪武书记海涵!

  (声明:此公开信言论不代表本站立场。但本站对信中诸多观点表示赞同。)

2015-4-2 9:41:18     浏览人次: 1282
 
 
 
 

总编:牛子嫣 编委:任红雨 尹正旺 种雪剑 地址:安徽省宿州市政府西侧云集文化商业街5号楼
电话:13905572611;邮箱:zgrmshw@163.com;邮编:234000 ;    皖ICP备:14017835号-1 ;皖公网安备:34132320155005号
Copyright @ 2014-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民书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