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qnews 来源:埇桥新闻网 创建时间:2014年05月23日
书法和筷子是中国人的两大基本特征。筷子依然代代沿用,而书法则日渐萎缩,淡出了中国化的标识功能。西方“去中国化”文化战略的进逼之下,越南、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逐步废除了中国字,而在中国本土,中国文字的境况也不容乐观。首先是教育出了问题,不论何种专业,英语成为人才应试教育的铁门槛。外国人不必学习汉文字,而中国人非学英语才能成为被政府和社会认可的人才。中国人可以读不懂祖宗的文献,但不可以读不懂英文。作为中国文化标志性的符号,书法已日益被社会冷落。在西方文化和电脑键盘的双重挤压之下,会说外国话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而会写中国字的中国人越来越少。中国人的民族属性日渐淡化,中国字日益被严重边缘化。
基于此,中国最权威的书写机构——中国书法家协会开始致力弘扬中国书法。举措之一,便是发展命名中国书法之乡,在全国基层推广普及书法。
2007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正式命名埇桥为中国书法之乡。这是全国第一家书法之乡。埇桥以其特有的实力为中书协构建出了中国书法之乡的具体模式,于是按照埇桥模式,埇桥也因此在中国书法界一枝独秀,产生了广泛影响。
对于埇桥来说,书法之乡的品牌同样重要。作为一面昭示天下的文化旗帜,一张亮丽的地方名片,中国书法之乡称号无疑是埇桥历史上最绚丽的华彩。如同一件典雅的艺术杰作,没有它,当然不影响一个地方的版图存在,但拥有它,这个地方绝对不一样。它标志着埇桥的品位和气质,是衔接埇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文化血脉,是埇桥发展的一个撬点,蕴含着埇桥未来的无限可能。
不打这张牌,未必是输家,但打好这张牌,肯定是赢家。我们必须要尽责地践行中国书法之乡涵盖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也必须智慧地去开掘其蕴含的价值和潜能。
中国书法之乡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是普及书法教育,弘扬民族艺术。这和它的功能并矛盾。是花,先浇灌它,是工具,先打造它。摩天大楼重在基础,中国书法之乡的锦绣前程必须从书法教育出发。
中国教育部似乎意识到了中西文化的失衡,规定书法进课堂,小学到高三每周不少于两节书法课。这当然培育不出书法家,但却可以普及基本书写功能。
在领导的共同关心扶持下,在社会的积极参与下,埇桥书法教育已初具规模。遍及城乡的各类书法培训班相继开办,校园书法课陆续开设。随着埇桥区委、区政府和宿州学院的战略合作项目——埇桥书法艺术研究所成立,教育部批准宿州学院增设书法专业,埇桥的小学、中学、大学专业和社会书法班组合而成的书法教育体系已基本构成。但这仅仅是一个框架,框架勾勒的空间需要精心去填充。
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教好老师。埇桥需要一个培训中心,聘请名家名师培训书法教师。考核合格后,由教育局颁发书法教学上岗资质证方允执教。如果授课教师具备书法的基础技能,了解中国书法中的退让伸张,主显次从,高呼低应的人文内涵,在书法教学中融入品德气质教育,点滴渗透,日积月累,那么,我们教会学生的便不仅仅是书写技能,而是书法中的中国文化,达到书法教学的较高境界。
埇桥的书法教育应形成一定的章法和制度,不妨采取普及式和考核制。每年举办一届教师作品展,比对考核教师水平。每年举办一届学生优秀作品展,评比定级晋级。从中发现可塑之才,重点辅导培养,辅以评奖、奖励等多种手段,鼓励刺激书法人才尽快成长。
书法不仅仅是艺术,书法艺术是书法中的艺术品。书法属于大众,书法艺术是书法大众中的佼佼者创作的精品。好比大树和花朵,没有树,便没有花。只是人们只会赏花不知赏树。这对于赏花者无可非议,但对于管理者则不同。作为书法专业的管理者,我们既要赏花,更应植树。只要根深叶茂树壮,自然会生成满树繁花。所以普及书法教育,推动书法热潮,是书法之乡的基础工程。只要万众挥毫,自有慧者秀出。如此,便可形成书法之乡的人才储备,使书法之乡久盛不衰,代有俊才。
面对中国书法之乡品牌,有人欢喜有人忧。喜欢的人希望一定要从中获得些什么,忧虑的人则清楚必须要为之做些什么。事实上,从中书协书记赵长青踏着三月春风来到埇桥,区委区政府领导从赵长青手中接过《中国书法之乡》匾额之时,便感到了荣誉带来的巨大的压力。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主动进位,连续调研、论证、研讨,逐步勾勒出中国书法之乡的蓝图,草拟出了《中国书法之乡“十二”五发展规划》。这个包括了书法教育体系构建、书法创作奖励机制、书法专业市场建设等为一体的文献,表达出区委区政府加快书法之乡建设的决心和智慧。目前,《规划》正在热议之中,部分条款已开始陆续实施。如奖励机制已在去年国展入展奖励书法家中成为事实。
然而,中国书法之乡的建设不是一时,而需一世或者几世。大处着眼固然必要,小处实施必不可少。一如所有的艺术品,气派在于整体,精彩在于细节。所有的大树,气势在于主干,风情在于枝柯。
关于中国书法之乡,我们当然首先应知道怎样做?我们能够做些什么?而更重要的是,要有能做事的人,事有人做。
中国书法之乡不属于哪一个部门,也决不属于埇桥的书法团体,它是埇桥区的公共文化资源。决非某一个部门能够独立扛鼎肩起建设重担。它需要埇桥最权威的机构——区委、区政府统筹谋划,调动各有关单位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形成合力。
尽管埇桥已做了许多,但肯定该做的事情更多。
在这个时兴大吼大叫大嗓门的时代,中国书法之乡的宣传过于低调。
进入埇桥,你很难意识到走进了书法之乡。没有标识,没有牌匾,没有提示,没有痕迹。
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是中国书法之乡。
如果外地人扫描一下埇桥大小商号的牌匾,那就更不会相信这里是书法之乡了。电脑字、美术字、儿童体、江湖字张牙舞爪地映入眼帘,如一堆堆垃圾堵在心里。这些只识钱不识字的肥男胖女,从垃圾堆里扒拉出不洁的笔画,为书法之乡勾勒出一道大煞风景的风景,形成了中国书法之乡的黑色幽默。他们永远不会知道,最值钱的就是门堂牌匾,名人题字的同仁堂、朵云轩、荣宝斋需要用亿元来衡量。
埇桥需要理直气壮地发言,在高速路、火车站、广场、大商场、交通要道路口设置宣传牌匾。高高举起国字号品牌向全世界宣扬。
也许这花不了多少钱,或者只需执政者花些心血、智慧地标定些许政策即可实现。我们只要划出地点,允许企业免费设置广告,只要求企业广告必须突出《中国书法之乡》即可。至于那些垃圾牌匾,只要工商年检,或审批注册商号时附加一个中国书法之乡建设的附属条件,要求商号注册的同时必须审查店堂字号牌匾。那么,若干年后,埇桥的商号自会排出一道名人书法组合的亮丽的风景线。
没有活动便没有活力,埇桥区举办过许多展览,如中国书法之乡邀请展、黄淮海名家邀请展等等。但对于这个国字号品牌,这些展览远远不够。埇桥需要策划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展览,举办晋省晋京展,组合黄淮海系列,最近,埇桥已向中国书法家协会正式申报《孝行天下——埇桥杯全国书法展》。对于这个中国第一例以“孝”为主题书法展,中书协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果由中书协和埇桥区联合主办的四年一届的杯展得以实施,那么,埇桥书法便拥有一定高度,充分展示了自身活力,引领时代书法风潮,亮出自己的雄心和魅力,在中国当代书法界打造出一个中国书法第一乡。
无论如何,中国书法之乡的建设绝非仅仅是党委政府的事,书法界当然应该高调融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目前,埇桥拥有中书协会员20余人,省书协会员300余人,区属黄淮海书法家协会下属30多个分会,数千人的书法队伍,尉为壮观。其中的佼佼者名扬全国,名位较低者也自有一定空间。他们是中国书法之乡最具体的存在,亦是书法之乡所有举措的主体。如何把这些艺术个体组合成强劲有力的整体,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社会价值,是埇桥需要深入谋划的课题。
作为艺术家,他们永远把书法当作圣地,他们在寂寞的书房长修苦练,用心智和心血熔炼自己的艺术。他们依靠自己的艺术实力获得不同程度和范围的社会认可,他们以艺术赢得社会尊重,靠艺术立身,靠艺术生存。他们是我们服务的主体,亦是中国书法之乡的资本。埇桥应通过各种手段、各种渠道不断提升他们的知名度,同时也应引导他们开拓眼界,走进社会各界。与企业结合,搞活企业文化,与教育结合,辅助书法教育,同社会各界合作,突出行业主题,举办各类展览。既可成为各类展览的主题,亦可成为各种商贸、招商的花絮。引导他们走出书斋,充分融入社会,在广泛的社会活动中提升他们的名位,通过各种活动为社会各界注入文化气息。这是种子和大地的结合,必将会绽放出动人的灿烂,这是水滴和江河的融合,必将汇合出壮阔的波澜。
2011年,埇桥和宿州学院联合成立了中国书法之乡·埇桥书法艺术研究所。这是一个集教学、培训、艺术研究、学术交流为一体的艺术平台。因为依托高校,便有了一定的高度,因为立足书法之乡,便有了坚实的基础。
研究所的首要任务是理论研究,经过一系列的学术科研和广泛学术理论探讨,为埇桥书法研究出一部理论体系。
事实上,埇桥书法源远流长。从历史上看,从小山口文化残存的古文字,到九女坟等等汉画像石刻线条。从嵇康的想雨帖到唐宋元明清遗存的碑刻墨迹,资料十分丰富。从地理位置上看,埇桥位于中国版图的南北中分线上,南北文化数千年不断在此交汇融合,形成了埇桥独特的文化,当然也包括书法南北兼备相融的艺术个性和特点。其实艺术和地方特产一样,一方水土养一方物产,地域造就独一无二的特产。埇桥书法也是这样,漫长的南北书风在此际会,造就出埇桥书法明鲜的风骨和墨韵。如果我们能够审慎地设置科研课题,认真细致地从几千年源流和独特的土层中挖掘、整理出一部埇桥书法的理论体系,为埇桥研究出独立于中国书坛的流派,在中国当代书界树立起埇桥的旗帜,则埇桥书法之乡便会卓然立于当代书坛高层,后代千秋受益。
无论如何,书法和所有的艺术品一样,都必将经历市场。尽管历史上的名家多么不愿意,后代都得用价值尺码对其艺术价值进行衡量。米芾不会想到,身后800年,他的妍山铭价值数亿,而黄山谷的一套行草,也拍出了4亿多元的天价。如果有朝一日出现了王羲之的真迹,大约将需要用百亿来竞拍。毋庸讳言,书法的价值具有双重性,一是艺术价值,二是商品价值。前者是书法家创造,而后者将由说不准的市场一锤定音。一切由霸道的市场说了算,这多少有些无可奈何,但明智的书法家全都无一例外地尊重并追逐着市场。
书法之乡迫切需要一个专业市场。而这市场并非寻常的由店铺构成的书法商业街,或店铺组合而成的大卖场。如果条件允许,埇桥可以考虑构建一个书法公园。首先,它是一个休闲式的文化园林,散布着地方历代名家书法石刻。或楚汉风格,或明清风韵的典雅书法专卖店参差其间。主体建筑是“兰亭大厦”。大厦由展厅、艺术品修复、专卖、拍卖、鉴定等功能组成。书法公园将成为中国最大的书法专业市场,将推出连续不断的震动全国书坛的交易会、拍卖会等书法商业活动。将举办筹办、承办国内一流的书画艺术展事。将收藏四年一届的《孝行天下·埇桥杯》、《全国名家邀请展》等数万卷、十万卷当代书法名家作品,成为中国当代书法的博物馆和最权威的档案馆。
埇桥可以这样做吗?埇桥为什么不这样做呢?这样做行吗?这样做不行吗?
如果我们拥有了这么一个书法公园,这个城市便有了袭人的雅韵,令人感到动人的气息。便有了连绵不断的城市文化血脉。外地人会因此而爱埇桥,埇桥人会因此而爱故乡。
作为最纯粹的中华艺术,来路漫漫,去路漫漫。书法和中华民族相伴相生,也必将会伴随中华民族走向永远。它纯粹得没有任何异族原素,它只属于中华民族。作为民族的标识,书法的位置远比其它艺术重要得多。它不会因时间而消退,不会因时代而异化,它把中国的方块字铺染为真正的艺术,也许千百年后,中国或者将以书法守卫着民族在时尚世界的文化底线。
由此看,书法是千秋事业,而作为中国书法之乡的埇桥也必然会美景无限。(胡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