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在线留言 | 查询
 
  详细内容
安徽灵璧:一座撬动中国历史的小城

2014-08-26 王从效、张可 文化灵璧

灵璧于北宋元佑元年置县,因“山川灵秀,有石皆璧”而得名。这方美丽而又神奇的土地,从新石器时期开始便留下了众多历史遗存,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沧桑,对研究人类历史和古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她地处皖北,南临淮水,北望青徐,东瞰沧海,西扼中原,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带,地理区位优越,是沿海与内陆梯次开放的结合部,东南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桥头堡,是中华奇石的主产区,楚汉战争的古战场,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万应之神钟馗的故里,享有“奇石、虞姬、钟馗画,灵璧三绝甲天下”之美誉,被世人称为“奇石之乡、钟馗故里、汉兴之源、明盛之地”。

悠久的历史文脉、丰厚的人文积淀、独特的民风民俗孕育着五彩斑斓的灵璧文化,在中国历史车轮前行的轨迹上,演绎着地域经济文化的兴衰沉浮,在中国历史文明的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鲜明印记,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格局及文化艺术的发展进步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这一角度上说,灵璧是一座撬动中国历史的小城。

奇石之乡:千仞地火铸脊梁

提及灵璧,人们都会想到位居中国四大观赏石之首的灵璧石,她形成于晚元古代震旦纪(距今约9亿年),集“瘦、透、漏、皱”四奇和“声、形、质、色、纹、意”六美于一身,为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雅士所钟爱。

灵璧是石制乐器的发祥地。在灵璧诸多石种中,扬名最早的是被称为“八音石”的磬石,具有玉振金声、余音悠长的特点,是我国古代的石质乐器的首选材料,对中国的音乐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帝王世纪》记载:“帝喾击磬凤凰舒翼而舞。”《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命大臣击磬,以象帝王之磬,以舞百兽。”《尚书·禹贡》也有“泗滨浮磬”的记载,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磬中之王“虎纹石磬”就是用灵璧石磨制而成,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现已作为国宝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载入我国第一部专家撰述国宝鉴赏读物《国宝大观》中,并被国家邮电部印制纪念邮票发行。1970年,新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时播放的《东方红》乐曲,就是用灵璧磬石制作的编钟演奏的。灵璧县对中国传统民乐进行继承和创新,于2010年用灵璧磬石成功研发制作传统民族乐器特别是管弦乐器,填补了中国民乐史上的空白,被民乐专家称为中国民乐史上的大革命和里程碑。磬石琴、磬石笛、磬石二胡三件磬石乐器也获得国家专利授权。

灵璧石最为人称道的是她的美学价值,自北宋起就被列为贡品,深刻影响了我国的造园艺术,在各类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中都有灵璧石的身影。宋徽宗在首都开封建造“寿山艮岳”,大肆搜运四方奇石,灵璧石就被列为强征之首被广泛开采,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璧“花石纲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磬石山摩崖造像”及“宋代采石老坑”都见证着灵璧石的悠久历史和广泛影响。“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碧玉”,这是宋代诗人戴复古对灵璧石的由衷赞美。宋人杜绾所著《云林石谱》中记载:“宿州灵璧县,地名磬石山,石产土中,岁久穴深数丈。”该书汇载石品116种,将灵璧石列为奇石之冠。明代文震亨撰写《长物志》也有“石以灵璧为上”的评判。清乾隆帝六下江南三次驻足灵璧,并御赐“天下第一石”的美称。2007年灵璧县被中国观赏石协会授予首批“中国观赏石之乡”荣誉称号。2010年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资格,灵璧石特色产品注册通过国家工商总局批准。2012年灵璧奇石文化园获得“中国观赏石多功能综合基地”称号,201312月,磬云山地质公园跻身国家级地质公园行列。

灵璧石的人文科学价值也极其丰富,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也把钟爱灵璧石的情感寄托在文学作品之中,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尤以米芾《研山铭》和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最负盛名,此地还留下米芾拜石,苏东坡“醉卧灵璧石、三题灵璧石、画竹易石”等趣闻轶事。《灵璧赋》曰:“李煜珍之研山,馨留石城;杜绾冠之云林,名播汴京。东坡泼墨兰皋,画竹易石;米癫长揖深庭,呼石为兄。”

钟馗故里:丹青妙笔扬正气

孙淮滨钟馗画                       赵英汉钟馗画

从古至今,在老百姓心目中,钟馗一直都是一位驱魔降妖、铁面无私而又心地善良的万应之神,并成为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灵璧作为钟馗故里,是在唐开元年间一位姓钟名馗的灵璧人参加科考与唐明皇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恩恩怨怨中形成的。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之《补笔谈》记载了钟馗在唐明皇梦中捉鬼及吴道子画钟馗像的故事,皇帝感钟馗刚烈忠诚,封其为“赐福镇宅圣君”,把钟馗画像悬挂在宫中以驱妖除邪,还遣大臣把吴道子的钟馗像送到钟馗故里灵璧,在端午节和除夕悬挂钟馗像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下来。清初著名学者金埴在其著作《不下带编》中记载:“钟(馗)乃灵璧人,至今后裔在焉,多以丹砂绘其祖像而货以资食。上有县篆者,尤灵应云。”

灵璧人自唐代起始画钟馗,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已深深扎根于民间,寄情于民俗,世人赞誉为“神州一绝”,为灵璧作为“钟馗故里”提供最直接最有力的佐证。1915年灵璧钟馗画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蜚声海内外。灵璧也正因独树一帜的钟馗画艺术,在2003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钟馗画)”称号。20065月,灵璧钟馗画列入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钟馗作为人鬼神三位一体的民神,承载了人们“反对邪恶,主张正义”的美好愿望,浸润着人类“惩治奸邪之徒,伸张浩然正气”的永恒主题,刚正不阿、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福佑苍生的钟馗精神成为我国从古至今廉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新时期为民务实清廉的廉政文化内涵相呼应,对人们砥砺操行、标拔正气、美育心灵发挥着重要作用。《灵璧赋》赞曰:“钟馗实阴间之包公也,包公乃阳间之钟馗也。此二者实乃徽皖之阴阳双璧、中华之古今正气也!”

汉兴之源:王朝崛起华夏兴

灵璧是楚汉古战场、霸王别姬地,垓下之战闻名遐迩,美人虞姬世人敬仰。霸王城、虞姬墓、散楚山、垓下古战场、张良吹箫台、金银山韩信点将台、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一幕幕经典的故事和传说发生在灵璧、结束在灵璧也深刻影响着灵璧。

垓下之战是楚汉战争的决定性战役,在我国战争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史记》、《汉书·地理志》、《安徽通志》等都确切表述了这场战争的发生地。唐代著名诗人高适凭吊垓下古战场时作《东征赋》曰:“次灵壁之逆旅,面垓下之遗墟。”史学泰斗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这样写道:“垓下在安徽省灵璧县南、沱河北岸。”《中国历史地图集》把垓下标注在安徽灵璧的东南部。

以往史学界对楚汉战争的研究,提及垓下之战,就有人说这里是败兵之地,是“东方的滑铁卢”。如果用哲学的辩证思维来看,战争的结果固然是项羽四面楚歌,自刎乌江。但是若没有项羽兵败垓下,哪有刘邦的胜利,又哪有大汉王朝400多年基业的开启?从这个角度来看,垓下之战为大汉王朝的开启奠定了基础,对中华民族的融合、繁荣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灵璧就是大汉王朝的源起之地。也正是因为垓下之战,开启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序幕,汉人、汉族、汉字、汉语、汉学……对我国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着极其深远的影响。灵璧是“汉兴之源”这个主题,在2010年举办的“垓下之战遗址高层论坛”上,得到了中国社科院秦汉历史研究会、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以及历史地理学、考古学专家们的一致认可。

烟柳汴河:畅流财赀兴唐宋

隋唐大运河与万里长城齐名,堪称中华古代文明瑰宝中的“双子星”,是我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杰出代表。古汴河灵璧段,是大运河通济渠上的重要联接线,贯通五大水系,在漕粮运输、文官赴任、南北经济贸易交流和多民族社会文化融合等方面的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条大运河,孕育了沿线周边无数的名城古镇,串联着散落在中华大地上的一颗颗璀璨多彩的文化明珠,在古汴河基础上开挖的新汴河至今仍发挥着畅流东西财赀和南水北调的作用,可谓福佑中华、泽被古今。

座落在古汴河北岸的张氏园亭,是北宋仁宗年间著名学士张损之的私家园林,借助大运河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景致,吸引了大批仕族名流、文人雅士来此游玩下榻,留下了诸多诗词歌赋和传奇故事,不乏苏轼、欧阳修、曾巩、米芾、黄庭坚、贺铸等唐宋名家,其中苏轼与灵璧渊源最深,多次拜访张氏园亭并在著名的《张氏园亭记》中抒发了自己“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的愿望。

大运河灵璧段,见证着灵璧的荣辱兴衰,对灵璧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接推动了灵璧的经济繁荣和人文兴盛,在灵璧建县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城灵璧由运河滋生,因运河崛起,成为唐宋经贸交流的集散地和南北文化交融的汇聚地,这里商贾云集,名仕汇聚,引起朝廷的重视,于宋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改“零壁镇”为“零壁县”,政和七年(1117年)因宋徽宗钟爱灵璧石,改名灵璧。位于灵璧娄庄镇蒋圩村“花石纲遗址”充分证明大运河灵璧段在我国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水路运输作用,20135月,该遗址经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盛之地:扭转乾坤盛明清

公元1399年(建文元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靖国难”的名义从北京起兵发起“靖难之役”,战争持续4年。14024月,从北京一路南下的“靖难军”经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到安徽灵璧境内,遇到建文帝军队的顽强抵抗,朱棣率领的“靖难军”与建文帝的军队在灵璧西南娄子镇(现改名娄庄镇)展开齐眉山大战(当地又称其为燕王三打娄子镇),经过浴血奋战,朱棣取得了这场决战的胜利,成为扭转战局的重要转折点,此后一路势如破竹攻入南京,坐上皇位,改元永乐。清康熙《灵璧县志》记载:“及成祖靖难兵至灵璧齐眉山之战,梦感城隍,力斫追将之马。及明日,战急,平安来追,适马蹶见擒。事定后,念神之功,加爵为“灵应侯”,与州城隍等职。”灵璧县从明成祖加封灵璧城隍与州府同等级别以来,民间就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在农历五月二十八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一直延续至今。

如果没有朱棣在齐眉山之战的胜利,靖难之役的结局也许就会出现转折,那么朱棣的雄心壮志也将难以实现,永乐盛世也就不复存在。朱棣在位期间,明朝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顶峰,古代类书之冠《永乐大典》的编纂开创了明代的文化盛世,郑和自1405年七下西洋,使我国航海事业达到顶峰,成为1516世纪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在世界航海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在元大都的废墟上建设新的北京城,彻底改变了中国南北的政治格局。有了朱棣迁都北京,才加速了北京的繁荣,使之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在北京城的建筑风格主要还是在明清两代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形成的,故宫、天坛、长城、十三陵等这些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建筑也是在明朝进行修建和完善,这也是旅游界常说的“明清看北京、隋唐看西安”的来历。从这一意义上说,齐眉山之战改变了大明王朝的历史进程,也使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南方转移到北方,奠定了北京的地位。灵璧是“明盛之地”这一观点也得到安徽省社科院明代历史研究所专家们的广泛认可。

反弹琵琶:磬发新律谱华章

近年来,灵璧县委县政府秉承“反弹琵琶、错位发展”的战略理念,在经济发展中优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深入实施“131”文化旅游工程和“123”文化品牌工程,走文化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之路,以此助推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

高品位挖掘提升,打造文化灵璧。围绕“三元文化”品牌,通过对灵璧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和提升,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多方筹资、集聚发展”的建设模式和“挖掘唯一、打造第一、精品工程、传世之作”的指导思想,把灵璧文化从口口相传的概念打造成为产业发展的平台和载体,投资10亿元按照国家4A5A级景区标准兴建了虞姬文化园、奇石文化园、钟馗文化园、磬云山国家地质公园、现代农业博览园等一批标志性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初步形成了“一个中心、两大板块、三元支撑、四维载体”文化旅游空间布局。

高起点宣传推介,塑造魅力灵璧。按照全方位宣传推介,让地域特色文化走出深闺的理念,20125月,以“五彩奇石·魅力灵璧”为主题,以“地方特色、国家水平、世界眼光”为目标,成功举办首届中国灵璧国际奇石文化博览会暨首届钟馗文化旅游节和首届虞姬文化旅游节,得到了全国乃至全球诸多国家的广泛关注,共有来自20个国家和28个省的各类奇石送展参展,“一会两节”获评人民网“中国最具创新价值品牌节庆”。20127月,与中安在线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加入安徽旅游品牌联盟,成为三家县域常务理事单位之一。同年11月中安在线“炫动皖北风,难忘安徽行”中国旅游网络媒体联盟安徽行皖北站在灵璧县举行启动仪式,来自全国40家网络媒体和15家旅行社的代表对灵璧文化旅游进行了深度采风。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国宝档案》、《快乐戏园》、《文化大百科》等栏目组相继走进灵璧。20145月,第20届亚旅联金旅奖大中华区颁奖盛典在灵璧成功举办,开启了金旅奖联袂地方承办的先河。

今天的灵璧,文化氛围渐馥渐浓,多项殊荣集于一身。先后获得“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十大特色旅游名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中国最美观光旅游名县”、“首批全国旅游文化典范基地”、“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最具外商吸引力县”等诸多荣誉。2013年,灵璧奇石文化产业园获省发改委批复成为宿州市第一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安徽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45月,灵璧钟馗文化园荣膺2014年度省委、省政府重点扶持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成为全市唯一。

双轮驱动:文化古城展新姿

灵璧县坚持高起点规划、大资金投入、大气魄改造推进城市建设,以前所未有的规划高度、投资强度和建设速度引领着城市发展新方向。通过实施卫生城、文明城、园林城、生态城、优秀旅游县城“五城联创”,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整体形象。在文化旅游产业一体化和特色文化城市建设“双轮驱动”下,灵璧的文化旅游产业和经济建设、城市转型互相促进,同步发展,使灵璧成为山水相融、文化与自然共荣的人居天堂。

坚持规划引领,高品质打造特色灵璧。遵循“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城市化适度超前”的发展理念,聘请德国G&P公司、英国GVG公司和东南大学规划设计院按照“东进南扩、西连北展”,“揽山入怀、纳水入城”,“显山、露水、透绿”的指导思想,进行县城总体规划、城市旅游发展规划、三区形象规划、产业园区发展系列规划等,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完成“双五十”城市发展规划修编,被列入全省首批优先发展的20个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试点县和全省新型城镇化政府融资平台建设21个试点县。2013年顺利完成了县城80平方公里城市形象设计,形成了政务新区、滨河新区、工业新区“一体两翼、三区互动、组团发展”的城市建设新格局。

历史的沧桑唤醒民族的记忆,文化的积淀托起腾飞的翅膀,一座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优美、宜业逸居、充满活力的现代新城正在崛起。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在灵璧调研文化产业发展时指出:“灵璧县对文化产业研究透、挖掘深,建设成果初步显现,初步走出一条以文化旅游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路子。”灵璧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实践,也得到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研究部的高度关注,成立由多名专家学者组成的《特色文化城市建设“灵璧实践”》课题组,对灵璧近年来发展文化产业和特色文化城市建设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深入研究,并作为课题和教学案例进行全面推广,将灵璧的发展实践上升到新的历史高度。2014年,省社科院将灵璧确定为全省首家县级“省情调研基地”,着力进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实践调研,为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不断强化的发展意识,不断增强的发展自信、道路自信、方向自信和成果自信,坚定不移的灵璧特色科学发展、加速崛起之路,让一颗颗散落在磬乡大地上的文化明珠焕发出璀璨多彩的耀眼光芒,让这块美丽神奇的希望田野舒展开一幅幅色彩夺目的锦绣画卷。沐浴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春风,灵璧这座撬动中国历史的小城时刻躁动着迈向未来的坚实脚步。古邑重华,异彩再生。130万勤劳智慧的灵璧人,正在用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丰硕成果奋力谱写伟大中国梦的灵璧新篇。

2014-9-13 7:45:36     浏览人次: 2267
 
 
 
 

总编:何新宇  编委:任红雨 尹正旺 种雪剑 地址:安徽省宿州市政府西侧云集文化商业街5号楼
电话:18055776161;邮箱:zgrmshw@163.com;邮编:234000 ;    皖ICP备:14017835号-1 ;皖公网安备:34132320155005号
Copyright @ 2014-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民书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