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明
2021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7月20日郑州市遭遇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全省死亡398人,其中郑州市380人。全省直接经济损失1200.6亿元,其中郑州市409亿元。
新时代,如何科学有效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我们需要新的思考。
一、从恐怖的破纪录的降雨,思考应急预案预警问题
624.1毫米。这是7月20日郑州市的降雨量。
面对重特大自然灾害,我们怎么防?如何预警?我们的应急预案是不是科学、好用、实用、管用、有效?
(一)当前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是灾害应急预案没有有效衔接。各级政府和部门的灾害应急预案没有无缝对接,部门行业之间的全灾种应急预案没有很好的衔接联动,形成合力。
二是灾害应急预案没有组织审核。《调查报告》指出荥阳市崔庙镇党委政府没按规定审核把关应急预案,未及时启动一级响应等问题。不对下级和联动单位的应急预案进行审核,无法保证应急预案科学实用,有效衔接。
三是灾害应急预警方式单一。当前各地大多采取发文件、微信群、QQ群等方式进行灾害应急预警,这些方式受众群体偏少,效果不明显。
(二)新时代,应急预警要多措并举
一是加强灾害应急预案审核。各级党委政府组织专家对相关部门行业不同灾种的应急预案进行审查审核,确保应急预案全方位无缝对接,有效衔接,合力联动,科学有效。
二是建立健全灾害应对网格化。加强“市、县、乡、村”四级灾害信息员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通过强化培训、经费支持、科技支撑,逐步建成灾害应对四级网格化,形成“市县有队伍、乡村有民兵”的应急救援格局,保证灾情险情信息畅通,救援及时高效。
三是加大灾害应对科技投入。加快覆盖全市城乡每个角落,地上地下畅通的应急广播建设,让全市城乡群众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空间都能及时有效接收到灾害预警。
二、从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思考应急体制机制问题
1200.6亿元和409亿元。这是河南全省和郑州的直接经济损失。损失为什么那么重?
(一)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直接原因
一是郑州市委市政府重视不够。《调查报告》指出郑州市委防灾减灾救灾意识不强,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应对不力。面对重特大自然灾害,各级领导需要有关部门和专家机构分析研判会商,提供科学有效的建议和意见。
二是城市建设规划不科学。从《调查报告》显示,郑州的城市建设规划存在“重面子不重里子”的外面光形象工程问题。534.8亿元的海绵城市建设费用已投资的196.3亿元,与海绵城市相关仅占32%,绝大多数资金用于“修花坛”等表面工程。
由此想到,2012年7月21日,北京暴雨导致多个下沉式立交桥发生严重积水造成交通瘫痪,共造成37人死亡,7人失踪,其中,溺亡25人。我们的城市建设需要警醒和反思,有关部门应该汲取经验和教训。
法国巴黎下水道、美国芝加哥蓄洪隧道和地下水库工程、德国排水系统、东京地下的巨型分洪工程、澳大利亚地下排水渠等四通八达的的地下排水系统,很值得我们借鉴。20年前提出的智慧城市建设和最近提出的海绵城市建设等工程,依然没有充分考虑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因素将来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作为应急管理部门要对城市防灾减灾救灾以及安全建设规划适当适时发声。
由此延伸思考,在防震救灾方面,作为地震易发区,一边要求建筑工程加固,一边是安全监管存在漏洞盲区,再有暴力装修野蛮装修的问题屡禁不止,我们亟需有效解决保护在建工程和现有建筑的质量安全。采取联合执法的方式将野蛮装修暴力装修作为公共安全问题列入监管执法,可以有效解决工程质量安全的根本问题。
(二)新时代,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要统一衔接形成合力
一是应急管理体制还需完善。《调查报告》指出郑州缺乏统一指挥,防汛抗洪指挥部在四家单位下设四个防办,造成机构重叠、职能重复、工作重合、指挥不畅的实际问题。成立指挥机构是为了统一指挥统筹调度,分散设置,就会降低指挥权威,削弱指挥力度,造成指挥盲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需要科学有效的统一指挥调度,形成合力。推动各级党委政府防灾减灾救灾与安全生产一起开季度例会,逐步强化各级党委政府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高相关部门防灾减灾救灾意识,统筹安排部署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二是各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要加强统筹。各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需要加强上下级、部门间、上下游、军地间的上下前后左右统筹协调,形成合力。进一步强化减灾救灾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制定工作规则,修改部门工作职责,确保信息共享,紧密衔接,形成合力。
三、从重大的死亡失踪人员,思考救援队伍建设问题
398人和380人。这是全省和郑州市死亡失踪人数,伤亡为什么那么多?
《调查报告》定论,天灾是主因,人祸有之。
(一)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一是群众的防灾减灾救灾意识不强,逃生避险能力不足。自应急管理部门组建以来,常态化全灾种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培训演练成为我们的工作常态。加强日常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培训与应急状态下的演练是提高基层应急管理水平和群众逃生避险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是信息不能共享,没有形成救援合力。《调查报告》指出领导不知岗位,不明职责,不懂指挥,不会应对。当前,专业救援力量匮乏,救援能力有限,救援力量不足,缺少统一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调度指挥办法。
(二)新时代,要加快救援队伍建设
新时代,各地亟需建立一支专业的救援队伍。建议每年选拔出一批素质过硬的军转安置士兵组建一支应急救援队伍,依托各级消防救援力量开展训练,平时融入消防,灾时应急救援,既不增加财政负担又能增强应急救援力量。
四、从无序的社会力量救援,思考自然灾害救援问题
(一)无序的救援和新乡市的有序组织
灾害发生后,全国各地的社会救援组织蜂拥而至,部分社会救援队伍疏于管理,个别队员无组织无纪律没底线没敬畏蹭热度拍抖音博眼球,影响极其恶劣。
新乡市安排市红十字会专门对接服务全国社会救援组织并有序分配救援力量,还简化程序及时给予资金支持,救援组织有序成效显著。
(二)新时代,灾害救援力量要统一组织
在重特大灾害面前,不同的救援力量需要互补,需要顶层设计,统一组织,统筹安排,有效管理。由受灾地区向上级应急部门发函求援,应急部门就近统筹调度救援力量,给予财力物力装备以及政策支持,同时要求各地救援力量做好救援支援准备。严禁未经批准的社会救援组织进入受灾地区开展救援工作,确保有限的救援力量能够科学有效的持续开展救援。
五、从教科书式的自救案例,思考宣传教育演练问题
(一)两个教科书式的自救案例思考
一是郑州市滨河花园地库自救案例。郑州市中原区三王庄村工作人员联合滨河花园的物业组成人墙拉起塑料布把大水挡在地库外开展自救。党员干部和物业保安轮流换班坚持7个多小时,一个简单的措施保住了地下车库300多辆轿车和1000多辆电动车完好无损。
二是杨女士远程救出母亲和两个孩子的案例
杨女士的母亲在接外孙和外孙女放学途中遇到大水快速上涨导致汽车熄火,母亲给女儿杨女士打电话发微信告知基本情况。杨女士镇定机智通过发朋友圈和搜索外卖及大众点评等方式,多渠道多次远程呼吁在车子附近的人进行营救。附近的便利店老板卢联盟接到求救电话,在车辆即将没入水中之时,在众多热心群众的帮助下救出她的母亲和两个孩子。
(二)新时代,防灾减灾宣传要科学有效
日常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培训演练要科学实用好用管用有效,将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知识纳入学校应急安全教育体系,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应急知识学习和演练,是提升整个社会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意识的有效手段。
学校每周开设应急安全课组织学生观看应急知识宣传片开展逃生避险知识和安全教育。利用体育课组织整个班级开展地震应急逃生演练,直达操场。再统筹安排学校每月开展一次楼层应急演练,每季度开展一次楼栋应急演练,每年一次全校应急演练,长期坚持,就会逐步有效提升全社会的应急避险逃生技能。
六、从查处追责的有关人员,思考灾情统计报送问题。
(一)灾情统计报送存在的问题
《调查报告》指出,郑州市应急局刻意阻碍死亡人员信息上报,市应急局5人被严肃追责。从郑州市到县区及乡镇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死亡失踪人员瞒报情况,全市共瞒报139人。当前,灾情统计报送存在“不敢报、不会报、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多报灾、多要钱”的“五不两多”现象。
(二)新时代,灾情统计报送要及时精准
灾情统计报送是有严格程序和时效要求的,任何人任何单位都不能迟报瞒报谎报灾情,灾情统计报送“一口入”,灾情发布“一口出”是原则。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给我们上了一堂深刻的警示教育课,严格按照程序及时规范科学精准有效开展灾情统计报送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底线,不能逾越的红线。进一步加强基层灾害信息员培训教育,强化防灾减灾救灾网格化建设,是保证灾情统计报送及时精准的有效手段。
(该文刊发于2022年6月《中国安全生产》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