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在线留言 | 查询
 
  详细内容
灵璧灵石——访李明

   

    编者按:李明,一名乡镇党员干部,公务繁忙,却始终未放弃对硬笔书法的追求。中学时曾因家贫却又爱好书法几度辍学,后因一手好字被特招。毕业后,生活多变,历尽艰辛,仍坚持创办书法学院、出版硬笔字帖。今年,他又参与策划并组织了又一大型活动——“梨都杯”首届兰亭奖全国硬笔书法大赛。本期,让我们一同走近李明。
        李明,笔名阿明,斋号禾香居,本科学历,中共党员。1977年6月生于中国灵璧石之乡——安徽灵璧。现任娄庄镇副镇长。

    高中起练字,先后求教于郭大华、寿新元、何幼慕等名师,至今已在全国各类硬笔书法大展赛中获奖20余次,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书作书论及调研文章多篇。有论文获第四届全国硬笔书法理论研讨会优秀奖。2005年曾参加中日硬笔书法联展——第68回全日本硬笔书道展。先后出版专著《硬笔书法标准速成字帖》(楷、行两册)、《硬笔书法基础教程》。

        现为中国硬协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大辞典编委会主任、安徽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宿州市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灵 璧 灵 石

——访李明

本报记者  赵志成

    记者:李明先生,你好!今年初,收到你的新著《硬笔书法基础教程》,这不仅是你十多年来硬笔书法学习的一个总结与汇报,也是非常系统的一部硬笔书法教科书,能否谈谈自己的学书经历与这本书的诞生过程。
    李明:赵记者你好!很高兴接受你的采访。我的学书经历很简单,因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直到高中才见过钢笔字帖,由于起步较晚又没有老师的指导,全靠自己按钢笔字帖依葫芦画瓢,一直“画”到今天。当然,现在已经得到著名书法家郭大华、寿新元等老师的指点,不断从传统的书法艺术中汲取养料来弥补自己书法上的先天的“营养不良”。
    编写《教程》的想法始于1996年,我在校时,因家境贫困, 班主任任士中老师为了照顾我,让我临时教了8个班的书法课,我根据同学们的书写水平采取了以“硬笔为主,毛笔为辅;实用为主,艺术为辅;自学为主,引导为辅”的教学方式。当时,为了买一本较为实用的硬笔书法教程,我跑遍了市里所有的书店都没买到。后来,我根据自己的习字经验,编写了一本教材,这就是《教程》的初稿。
    1997年,毕业后,我先后当过农技员、企业工人、技术员、业务员、村支部书记,尽管生活十分艰辛,但我依然没有放弃写字。2004年9月,我经过反复构思斟酌,在以前自编教材的基础上,拟定了书名和编写提纲。之后,我白天工作,晚上写稿,周末打印,其间校对、排版、修订、装帧设计,数易其稿,直到2007年6月,我瘦的只有80多斤,几近虚脱。但看到六体《硬笔书法基础教程》定稿付印,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经过十年的酝酿,近三年的精心编写终于成书,真是“十年磨一剑”!紧张的是由于才疏学浅,拙著会不会误人子弟?
    记者:当前硬笔书法理论性、专业性著作市场销路并不好,但你的教程在安徽颇受欢迎,能否介绍一下推广经验。
    李明:你说的情况的确普遍存在,有些硬笔书法的著作,内容很深奥,有的深不见底或深藏不露,艺术见解也如同封面装饰的一样新奇。有的因为是名家,出的是大部头专著,用的纸也非常高档,定价让读者也觉得“高处不胜寒”。我编教程一个指导思想就是:立足实用,贴近群众。我想,硬笔书法的主要读者群就是平头百姓——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书法爱好者。一本实用的教程,应该兼顾以下方面:初学者可以当临习的范本,教育者可以从中找到一些教学方法,欣赏者可以欣赏不同风格的名家作品,研究者可以找到不同时代、不同书体书法资料。同时我认为,字帖也好,教程也好,定价应该平民化,物有所值才能有销售市场。
    记者:看你的简历,可谓经历坎坷,但你始终未放弃对硬笔书法的追求,这是一种什么动力在支持着你?
    李明:与同龄人相比,我的确吃过不少苦头,“穷人孩子早当家”,那是没办法的事情!尽管经历了太多的艰辛,我始终未放弃对硬笔书法的追求是因为“爱”。这种爱如同一个有责任心的丈夫对妻子、父亲对儿女、男人对工作和事业一样的爱。同时这种“爱”也源于硬笔书法给我的回报,高考时因一手好字被录取;进校后因一手好自当上校团委宣传部长并入党;因一手好字被领导发现提拔重用,从企业转为公务员;因一手好字结识很多书友、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你说我能对硬笔书法“忘恩负义”吗!
    记者:《书法报·硬笔书法》创刊后,你组织宿州市硬协同仁和我们开展了一些合作,对于推动硬笔书法在当地的发展,你作为协会副主席有何打算?
    李明:我很荣幸当选为市硬协副主席,从《书法报·硬笔书法》试刊至今,我一直订阅,贵报的创刊为曾经低靡的硬笔书坛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作为副主席,我在干好本职工作的情况下,会按市委提出创建文化大市、打造书画品牌、宣传宿州的要求,积极向主席团建议并做好以下工作:一、积极与各书法报刊网站等媒体合作,加大宣传力度,推出新人。二、准备筹办首届宿州市硬笔书法大赛和首届会员作品展并编印精品集。三、依托《农村孩子报》积极创办会刊。四、抓好硬笔书法的普及教育和培训基地的发展挂牌工作。
    记者:最近一段时间,硬坛的朋友想必都将目光投向了“梨都杯”,你作为大赛办主任,能否谈谈大赛的一些情况?
    李明:我首先要代表组委会感谢贵报及几大硬笔书法网站、各地书友的大力支持!大赛自启动以来吸引不少书友的眼球,“梨都杯”首届兰亭奖全国硬笔书法大赛是《农村孩子报》社在成功举办多次全国书画和征文大赛的基础上举办的。该报已创刊20多年,报社委托我具体操办这个赛事,其目的就是普及硬笔书法知识,提高青少年书写水平。在以后,我们还准备每年举办一届,并力争把它打造成权威赛事。为确保大赛评选的公开、公平、公正,我们准备邀请相关媒体和网站参与监督,并把铜奖以上的入围作品在相关网站隐名编号发布,由广大书友投票并结合评委会意见确定奖次。同时,为了加强硬笔书法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准备改过去编印单纯作品集的做法,与《中国硬笔书法家大辞典》编委会合作编印大赛专辑。由中国书画出版社出版。我相信,有硬笔媒体和各位同仁的支持,这将是中国硬笔书坛的一次盛会。

(本文原载2008年8月1日15期《书法报·硬笔书法》)

2014-7-18 10:49:00     浏览人次: 644

编者按:李明,一名乡镇党员干部,公务繁忙,却始终未放弃对硬笔书法的追求。中学时曾因家贫却又爱好书法几度辍学,后因一手好字被特招。毕业后,生活多变,历尽艰辛,仍坚持创办书法学院、出版硬笔字帖。今年,他又参与策划并组织了又一大型活动——“梨都杯”首届兰亭奖全国硬笔书法大赛。本期,让我们一同走近李明。
    李明,笔名阿明,斋号禾香居,本科学历,中共党员。1977年6月生于中国灵璧石之乡——安徽灵璧。现任娄庄镇副镇长。

    高中起练字,先后求教于郭大华、寿新元、何幼慕等名师,至今已在全国各类硬笔书法大展赛中获奖20余次,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书作书论及调研文章多篇。有论文获第四届全国硬笔书法理论研讨会优秀奖。2005年曾参加中日硬笔书法联展—第68回全日本硬笔书道展。先后出版专著《硬笔书法标准速成字帖》(楷、行两册)、《硬笔书法基础教程》。

        现为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书画网总编、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安徽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宿州市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灵 璧 灵 石

——访李明

本报记者  赵志成

   记者:李明先生,你好!今年初,收到你的新著《硬笔书法基础教程》,这不仅是你十多年来硬笔书法学习的一个总结与汇报,也是非常系统的一部硬笔书法教科书,能否谈谈自己的学书经历与这本书的诞生过程。
    李明:赵记者你好!很高兴接受你的采访。我的学书经历很简单,因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直到高中才见过钢笔字帖,由于起步较晚又没有老师的指导,全靠自己按钢笔字帖依葫芦画瓢,一直“画”到今天。当然,现在已经得到著名书法家郭大华、寿新元等老师的指点,不断从传统的书法艺术中汲取养料来弥补自己书法上的先天的“营养不良”。
    编写《教程》的想法始于1996年,我在校时,因家境贫困, 班主任任士中老师为了照顾我,让我临时教了8个班的书法课,我根据同学们的书写水平采取了以“硬笔为主,毛笔为辅;实用为主,艺术为辅;自学为主,引导为辅”的教学方式。当时,为了买一本较为实用的硬笔书法教程,我跑遍了市里所有的书店都没买到。后来,我根据自己的习字经验,编写了一本教材,这就是《教程》的初稿。
    1997年,毕业后,我先后当过农技员、企业工人、技术员、业务员、村支部书记,尽管生活十分艰辛,但我依然没有放弃写字。2004年9月,我经过反复构思斟酌,在以前自编教材的基础上,拟定了书名和编写提纲。之后,我白天工作,晚上写稿,周末打印,其间校对、排版、修订、装帧设计,数易其稿,直到2007年6月,我瘦的只有80多斤,几近虚脱。但看到六体《硬笔书法基础教程》定稿付印,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经过十年的酝酿,近三年的精心编写终于成书,真是“十年磨一剑”!紧张的是由于才疏学浅,拙著会不会误人子弟?
    记者:当前硬笔书法理论性、专业性著作市场销路并不好,但你的教程在安徽颇受欢迎,能否介绍一下推广经验。
    李明:你说的情况的确普遍存在,有些硬笔书法的著作,内容很深奥,有的深不见底或深藏不露,艺术见解也如同封面装饰的一样新奇。有的因为是名家,出的是大部头专著,用的纸也非常高档,定价让读者也觉得“高处不胜寒”。我编教程一个指导思想就是:立足实用,贴近群众。我想,硬笔书法的主要读者群就是平头百姓——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书法爱好者。一本实用的教程,应该兼顾以下方面:初学者可以当临习的范本,教育者可以从中找到一些教学方法,欣赏者可以欣赏不同风格的名家作品,研究者可以找到不同时代、不同书体书法资料。同时我认为,字帖也好,教程也好,定价应该平民化,物有所值才能有销售市场。
    记者:看你的简历,可谓经历坎坷,但你始终未放弃对硬笔书法的追求,这是一种什么动力在支持着你?
    李明:与同龄人相比,我的确吃过不少苦头,“穷人孩子早当家”,那是没办法的事情!尽管经历了太多的艰辛,我始终未放弃对硬笔书法的追求是因为“爱”。这种爱如同一个有责任心的丈夫对妻子、父亲对儿女、男人对工作和事业一样的爱。同时这种“爱”也源于硬笔书法给我的回报,高考时因一手好字被录取;进校后因一手好自当上校团委宣传部长并入党;因一手好字被领导发现提拔重用,从企业转为公务员;因一手好字结识很多书友、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你说我能对硬笔书法“忘恩负义”吗!
    记者:《书法报·硬笔书法》创刊后,你组织宿州市硬协同仁和我们开展了一些合作,对于推动硬笔书法在当地的发展,你作为协会副主席有何打算?
    李明:我很荣幸当选为市硬协副主席,从《书法报·硬笔书法》试刊至今,我一直订阅,贵报的创刊为曾经低靡的硬笔书坛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作为副主席,我在干好本职工作的情况下,会按市委提出创建文化大市、打造书画品牌、宣传宿州的要求,积极向主席团建议并做好以下工作:一、积极与各书法报刊网站等媒体合作,加大宣传力度,推出新人。二、准备筹办首届宿州市硬笔书法大赛和首届会员作品展并编印精品集。三、依托《农村孩子报》积极创办会刊。四、抓好硬笔书法的普及教育和培训基地的发展挂牌工作。
    记者:最近一段时间,硬坛的朋友想必都将目光投向了“梨都杯”,你作为大赛办主任,能否谈谈大赛的一些情况?
    李明:我首先要代表组委会感谢贵报及几大硬笔书法网站、各地书友的大力支持!大赛自启动以来吸引不少书友的眼球,“梨都杯”首届兰亭奖全国硬笔书法大赛是《农村孩子报》社在成功举办多次全国书画和征文大赛的基础上举办的。该报已创刊20多年,报社委托我具体操办这个赛事,其目的就是普及硬笔书法知识,提高青少年书写水平。在以后,我们还准备每年举办一届,并力争把它打造成权威赛事。为确保大赛评选的公开、公平、公正,我们准备邀请相关媒体和网站参与监督,并把铜奖以上的入围作品在相关网站隐名编号发布,由广大书友投票并结合评委会意见确定奖次。同时,为了加强硬笔书法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准备改过去编印单纯作品集的做法,与《中国硬笔书法家大辞典》编委会合作编印大赛专辑。由中国书画出版社出版。我相信,有硬笔媒体和各位同仁的支持,这将是中国硬笔书坛的一次盛会。

(本文原载2008年8月1日15期《书法报·硬笔书法》)

2014-7-18 10:49:00     浏览人次: 644
2016-7-7 23:23:45     浏览人次: 1321
 
 
 
 

总编:牛子嫣 编委:任红雨 尹正旺 种雪剑 地址:安徽省宿州市政府西侧云集文化商业街5号楼
电话:13905572611;邮箱:zgrmshw@163.com;邮编:234000 ;    皖ICP备:14017835号-1 ;皖公网安备:34132320155005号
Copyright @ 2014-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民书画网版权所有